一、疾病概述
牛流行热又称“三日热”或“暂时热”,在我国某些地方也称为“牛流行性感冒”,本病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、热性传/染/病。
其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、流泪、有泡沫样流涎,鼻漏、呼吸急促,后躯僵硬、跛行等,一般呈良性经过。
发病率高,病死率低,轻症2-3天既可恢复正常,故又称“三日热”“暂时热”之称。
二、流行特点
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牛,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,如蚊、蠓、蝇、蜱等叮咬而传播,本病不能通过接触传播。
本病呈周期性流行,一般3-5年为一个流行周期,具有季节性,夏末秋初,多雨潮湿,高温季节多发,本病发病率可高达100%,传播性强。
而且迅速,多良性经过,一般病死率1%-2%,但肉牛及高产奶牛病死率可达10%-20%。临床上可分“呼吸型”“胃肠型”“瘫痪型”三种类型。
1、呼吸型
分为蕞急性和急性型两种。病牛主要表现为食欲减少,体温可达40-41度,眼结膜潮红、充血、流泪、眼脸水肿,呼吸急促。
口角出现多量泡沫状黏液,精神不好,病程3-4天,严重的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。
2、胃肠型
病牛眼结膜潮红,流泪、口腔流涎及鼻流浆液性鼻液,腹式呼吸,不食,精神不振,体温升高到40度。
粪便干硬,呈黄褐色,有时混有黏液,胃肠蠕动减弱,反刍停止,个别有腹泻和腹疼等。
3、瘫痪型
多数体温不高,四肢关节肿大,疼痛,卧地不起,食欲减退,肌肉颤抖,皮温不整,精神萎糜,站立时后躯僵硬,跛行不愿移动等。
三、剖检可见
喉黏膜有点状或弥漫性出血,有明显的肺间质气肿,间质增宽,内有气泡,心内膜、心肌乳头有条状或点状出血。
肝脏肿大,全身淋巴结充血,肿胀或出血,真胃、小肠和肓肠呈卡他性炎症渗出和出血,关节肿大,关节黏液增多。
四、如何防控
1、加强消毒,注意环境卫生,杀灭昆虫,切断传播途径,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,免疫接种疫苗来防控。
2、防暑降温,增加免疫功能来预防本病的发生(可使用益清凉+裕鸿晨源)来防暑降温,增免提抗,抗逆抗应激,进行预防。